從1月11日開始,港口鎮對口幫扶肇慶市德慶縣紅中村種植的紫淮山迎來豐收。
在肇慶市德慶縣官圩鎮紅中村的紫淮山種植基地內,大片的紫淮山已經迎來豐收。港口鎮駐德慶縣扶貧工作組組員、駐紅中村第一書記蘇紅權介紹,紫淮山是德慶縣近年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之一,當地老百姓稱之為“紫人蔘”。
2019年,扶貧工作組同村“兩委”經過實地調研之後,以“基地+農户”的管理模式,吸納紅中村貧户成立合作社,對紫淮山種植基地進行日常管理,當年銷售收入超過20萬元。蘇紅權説,2020年他們又增種了七畝紫淮山,現在每支紫淮山大約有2公斤左右,如果銷售好了,村集體收入就能提高,貧困户也能分紅,更利於鞏固脱貧成效。
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項目,是實現農民穩定增收的有效途徑。記者獲悉,除紅中村的紫淮山迎來豐收之外,建發村種植了3年多的扶貧項目——中藥材千斤拔前段時間也採收完畢;歷麻村2019年種植的何首烏銷售5550斤,銷售收入超55萬元;回龍村發展的養雞場也在籌備第二期養殖,預計可以為村集體增加2萬元左右的收入。